今次去Scotland,有幸飲到Caol Ila、Lagavulin、Bowmore及Auchentoshan的New Make(未作陳年的新酒)。其中前兩者(Caol Ila及Lagavulin)和後兩者(Bowmore及Auchentoshan)分別隸屬Diageo及Beam Suntory。廠方分別回應了我,確認同集團使用的是同一種大麥,所以可以比較一下以相同大麥釀出來的New Make會因蒸餾廠風格帶來不同的影響。
這一篇先要講到的是Diageo旗下的Islay雙子:Lagavulin及Caol Ila。
Lagavulin與Caol Ila用上泥煤度相若的麥芽,兩者同是35ppm(Caol Ila也有採用無泥煤的麥芽),而前期的工作固然交給了同集團的Port Ellen發麥廠。
至於味道方面,先說Lagavulin,它的New Make可以說和平時飲開的OB是同出一轍,煙燻味是濃厚的,煙肉的風格加上一些煙草,我經常強調Lagavulin有種肉感,其實早在New Make已經成型,酒精度68%至69%左右,酒體比較厚重,就像Ian McArthur(Lagavulin的酒庫管理員,已在廠內工作了40年),成熟而穩重但也喜歡帶給別人驚喜。入口初期有一絲花香,但是很快再被煙燻味壓制,整個過程像置身海岸邊的營火晚會。
至於Caol Ila,它的New Make太約70%酒精度。一聞之下是超煙的貨色,泥煤度屬中高,柑橘類香氣是明顯的,入口沒有如Lagavulin的厚重感,但有種明顯分別是酒體較清爽輕盈,帶有松木香,也比較甜,重煙之下融合清新的感覺,加上從未陳年,辛辣狠勁是有一點點,但那甜美的感覺,我絕對可以再來多一杯!坦白說我自己除了Lagavulin之外,從來都喜歡Caol Ila,這次試過了它的New Make後更加印証了潛力無限。
兩者的New Make用上相同材料釀造,為何它們會有這樣的分別?水源固然有影響,但蒸餾過程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。兩家的蒸餾器同屬於偏向中大型的尺寸,Lagavulin的蒸餾器由底部向上收窄的線條比較粗糙畢直,明顯向下的林恩臂造成較少回流,而且酒心攝取範圍比較廣闊,這種種設定令Lagavulin的New Make變得粗獷、厚重,帶有更多味道固然令酒體複雜,亦可能帶有令人討厭的氣味,是一隻難以駕馭的怪獸。不過可能很少人知道,Lagavulin偏偏是全Islay蒸餾得最慢的一家,這會令New Make有更長的時間接觸到蒸餾器表面的銅,使得大部分雜質被銅帶走,但之後冷凝部分卻是Diageo Classic Malts 六子之中唯一不使用能增加銅接觸的蟲桶冷凝,矛盾設定卻得到絶佳的結果,所以説蒸餾絕對是一門藝術。
而Caol Ila的蒸餾器則是經典的Pot Still造型,下身肥胖,向上收窄的弧度較大,比Lagavulin的更微微大一點,三對蒸餾器分別擁有水平或是微微向下的林恩臂。至於蒸餾速度方面,Caol Ila背上艾雷島上產能之王之名,是一間超級工廠,可以想像到它不會是慢火蒸餾的風格,至少不如Lagavulin般緩慢。不過它也有獨門秘技:蒸餾時只將蒸餾器注滿50%,比起Lagavulin的90%,Caol ila的New Make在比例上有增加更多空間接觸到蒸餾器的銅,所以蒸餾出來的New Make酒體較清爽輕盈,是酒廠設計之下的成果。
回想起之前喝過的New Make,加上實地觀察,絕對可以了解得到更多蒸餾廠造酒的細節位。雖然未陳年的酒不能稱作威士忌,但從來都覺得New Make是一間蒸餾廠的底牌,有好的New Make,配合好的酒桶,調酒師才能輕易地造出各款出色的產品。相反,失敗的New Make,多帶令人討厭的氣味,即使你用最好的桶也只能儘量去蓋過它的缺點。
最後補充一下,雖然蒸餾對New Make的影響無疑比較高,但蒸餾前的糖化、發酵也深深影響着酒的風格。其他技術部分再結合Auchentoshan及Bowmore留到下回分解!